中文
> 新闻中心

公司动态·行业动态


仔猪腹泻不得不知的二三事


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症状。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腹泻是消化道内水份和电解质的积聚和排出,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及粪便水分增加。

仔猪

发病机制

病原菌发病机制包括以下三种方式:⑴病原菌进入肠道后,并不侵入肠上皮细胞,仅在小肠内繁殖,并黏附于黏膜,释放致病性肠毒素,肠毒素通过细胞毒或非细胞毒机制,使黏膜分泌增加;⑵侵袭性病原菌借助其侵袭力,可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并在其内生长繁殖,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坏死;⑶病原体黏附于肠黏膜,通过其菌毛抗原的定居因子,黏附于上皮细胞刷状缘,可瓦解微绒毛,并使之变钝、扭曲、变形、甚至液化,致使肠黏膜吸收面积减少,刷状缘表面酶的减少,造成吸收障碍,可致吸收障碍性腹泻及渗透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发病机制:多数认为病毒存在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位于隐窝部的基底细胞,发育不够成熟,除仍保持其原有的分泌特征外,吸收功能则明显不足,细胞对钠离子的吸收转运发生障碍,造成大量水份与电解质在肠内积聚,引起吸收障碍性腹泻。

对41个猪场271份腹泻病例的检测结果来看,病毒性腹泻占48.3%,细菌性腹泻占31%,混合型腹泻占20.70%(王伟,2017)。病毒性腹泻没有特效药物,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对症疗法、口服微生态制剂,选用敏感抗菌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以减轻腹泻程度、降低病毒性腹泻的死亡率。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卫生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也越来越受到养殖场的关注。马增军(2013)的研究发现94.8%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耐药谱型达14种;对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林可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最为严重,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酰胺醇类耐药性次之。

由于仔猪的腹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仔猪腹泻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一旦发生仔猪腹泻应立即隔离和治疗,及时清除粪便和污染物,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等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治仔猪腹泻的基础。针对性疫苗和敏感药物的选用是防治仔猪腹泻的技术关键。

相关阅读推荐:饲料禁抗,是养殖场综合实力竞赛的开始!

饲料广告

沪ICP备13039048号-1 2013-2015 上海优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网站地图 |合作网站: 宁夏电视新闻网